全體境內基金2012年費用率最新數字出爐,623檔基金當中,費用率達5%以上的共1檔、4%以上的共19檔,整體超過3%以上的基金占比達19.26%,已經接近2成,整體基金的費用率平均值達2.142%。
若以去年底投信整體的資產總額為2兆8,387億元,費用率平均值為2.142%來看,投資人去年投資在境內基金的費用上面,就花了608.04億元。
一般來說,投資人會留意的費用率,多為事先支付的申購手續費,以及贖回時,銀行還會收取的信託管理費。
但投資人留意的費用率不在這計算範圍中,依據投信投顧公會的統計,費用率包含會計帳列的費用,如經理費、保管費等等,由於這部分為直接內扣,基金公開說明書或是DM也會列出。
另一方面,交易直接成本,也就是基金買賣股票或債券時,所產生的手續費、交易稅也是費用,這部分常常被忽略。
若以費用率達3%以上,不但保證投資人每年投資時,先被扣了3%以上的費用,加上基金不能保證績效,即使虧錢,此費用率也是照樣需支出,因此長期下來,對投資人的影響也不小,加上此費用率,尚未包含申購手續費,投資人權益馬上受到影響。
以國外來看,費用率有下降的趨勢,如全世界最大的ETF供應商貝萊德,與基金投資公司富達達成協議,在國外將使更多知名ETF的交易成本變成零,富達將倍增目前有的零手續費ETF,檔數從30檔增加到65檔。
此外,以去年紛紛進入國泰金控、開發金控、玉山金控、第一金控、新光金控、合庫金控、中信金控7家金控前10大股東的梵加德新興市場股票指數基金(Vanguard Emerging Mar kets Stock Index Fund),該公司旗下的Vanguard FTSE Emerging Markets Index ETF,甚至今年還把管理費從原先就已經超低的0.2%,下降至0.18%。
相較之下,台灣平均的費用率達2.142%,仍屬於偏高趨勢,銀行主管說,投資於台股的境內股票型基金,經理費為1%起跳、投資於海外的股票型基金則多為1.5%以上,投資於海外的債券型基金則多為1.2%以上。
銀行主管分析,以註冊在美國,在台灣也有引進銷售的境外基金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基金來看,經理費僅0.6%,相較於同性質,也投資於全球的境內全球型基金,光是經理費,至少1.5%以上,投資人每年光是經理費,還沒開始投資,就先輸了0.9個百分點。
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
2013年8月18日 星期日
成功的理財習慣1 主動積極(Proactive)
與成功有約(7 Hab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請參考附註所列支連結)這本書所介紹的七個習慣我覺得受用匪淺, 突然有一個想法把這個好工具轉換到投資理財的領域, 來做個融會貫通.
習慣一於投資理財的應用:
- 主動並且積極的去瞭解並查證標的物, 現在可運用來投資的商品多的不勝枚舉, 舉凡股票, 不動產, 貴金屬, 期貨, 主動型基金, 指數型基金, 債券基金, 投資型保單, 每個都有許多不同的特性, 也有許多對投資人不利的資訊被"善意"的忽略了.
- 對自己行為負責: 身為投資人, 自然會接觸許多不同的資訊來源(股市名嘴, 財經雜誌 etc.), 不論結果是盈或是虧, 投資人需要誠實面對投資成果, 並且繼續執行新的決策, 畢竟理財是一輩子的事情.
- 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要讓自己在情緒激昂或沮喪的情況下進行投資理財.
與成功有約心得分享: 與成功有約的7個習慣!
2013年8月13日 星期二
成功的理財習慣2 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以前在的工作上, 曾經有學習到關於 ISO 品管制度認證的一些皮毛, 基本上的我的認知是這樣的: 說寫做一致, 公司先制訂出經營願景, 執行大綱, 最後訂定出執行各項活動的標準作業方法, 這些都制定完成後, 把所有執行的結果以及制度修訂的過程都記錄下來, 並且定期的稽核, 以確定公司的營運與當初設定的方向一致.
起飛前檢查跟 ISO 稽核有一個共通點: 制定出計畫, 然後照著執行!
藉由綠角 的介紹接觸了 Bogleheads 論壇上關於IPS 的介紹, 才發現這個做法其實也可以放在個人理財上, 讓我們誠實的面對自己, 務實的做財務規劃.
在做 IPS 的計畫時, 需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希望達到的財務目標? 希望使用甚麼投資工具? 以及如何操作?
舉自己的例子來說, 我淺顯的股票投資經驗如果寫成 IPS 大致如下, 版本一:
財務目標: 錢越多越好, 最好每次買賣賺 10% 以上
投資工具: 台灣股票市場個股
投資 方式: 每筆投資賺 15% 或賠 10% 時就出場, 投資台灣股票個股. 藉由研究財報, 公司主事者以及經濟狀況判斷買賣時點.
由於個股投資有賺有賠, 漸漸接觸到指數化投資的資訊, 所以投資方式改寫成以下, 版本二:
財務目標: 錢越多越好, 最好每次買賣賺 10% 以上
投資工具: 台灣五十(0050)
投資方式: 每季季底等央行貨幣供給額資料公布後, 買進一次股票, 若貨幣供給額成負向, 賣出並且等待.
在接觸到美國券商的資訊後, 目前更改成版本三:
財務目標: 在2029 年存等值2013 年的台幣 X百萬元, 供小孩出國唸書使用.
在 2033 年存等值2013 年的台幣 X千萬元, 供退休後使用.
規劃方向: 藉由定期投入資金, 取得與總體市場接近的投資報酬率, 股利以再投入方式賺取複利率的報酬.
投資工具: 美國券商提供之指數型基金, 以 VTI, VEU, IEI, BWX 為主.
資產配置: (2013 年股票佔 70%, 債券占 30%, 隨時間接近降低股票比重, 調升債券比重), 不論景氣好壞, 每季定期購買上述金融商品.
最後, 如果計畫更動了, 把每個變動都記錄下來, 這個做法對我個人來說, 可以發揮不論外在環境變化, 或資產嚴重縮水時, 投資計畫都可以繼續執行, 分享出來供各位參考.
轉貼 工商時報 2013/08/13 聯貸利率砍價 中小銀叫苦
聯貸利率砍價 中小銀叫苦
工商時報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 2013年08月13日 04:10
大型民營行庫與外銀近日加入公股行庫聯貸利率殺低的行列,據悉,近期將簽約的長興化工以及已簽約的光寶聯貸,利率加碼點數都僅有63點(1點是0.01個百分點)左右,聯貸利率分別僅2%多及1.61%左右,讓中小銀行叫苦連天。
近期不斷傳出有富爸爸撐腰的大型廠商倒帳,金額達百億元以上,金融人士指出,若國內聯貸案利率無法完整反映風險在聯貸案上,各銀行只會一直殺價,未來若再有大型廠商地雷引爆,金融業受傷可能嚴重。
中小行庫主管更直言,若大型聯貸利率繼續殺低到見骨,對台灣金融業沒有好處。據統計,今年聯貸金額與案件逐步回溫,Bloomberg統計,台灣國內包含境外以及境內的聯貸金額上半年達127.5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僅小幅成長3.8%。
金融業主管指出,近期有不少大型聯貸案在籌組,其中包括永豐餘也準備籌組50億元以及25億元的聯貸案,聯貸期間為5年期,多數金融機構都在積極爭取;和碩近期也完成120億元的5年期聯貸案,由台銀領軍9家金融機構簽屬。
但中小銀行指出,今年以來,公股行庫持續以低利率搶聯貸案,近期連大型民營行庫及外銀都加入戰局,以長興化工為例,籌組30億元的5年期聯貸案,籌組期間就一直傳出聯貸利率不高,近期傳出聯貸利率僅2%多。
另外,光寶近日150億元聯貸案件由外商銀承做,據悉加碼點數僅60多點,加碼完的利率僅1.6%多。銀行主管指出,一般而言,台灣大型聯貸案件加碼的平均水準至少要100點起跳,但今年以來加碼水準卻一直往下調。
工商時報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 2013年08月13日 04:10
大型民營行庫與外銀近日加入公股行庫聯貸利率殺低的行列,據悉,近期將簽約的長興化工以及已簽約的光寶聯貸,利率加碼點數都僅有63點(1點是0.01個百分點)左右,聯貸利率分別僅2%多及1.61%左右,讓中小銀行叫苦連天。
近期不斷傳出有富爸爸撐腰的大型廠商倒帳,金額達百億元以上,金融人士指出,若國內聯貸案利率無法完整反映風險在聯貸案上,各銀行只會一直殺價,未來若再有大型廠商地雷引爆,金融業受傷可能嚴重。
中小行庫主管更直言,若大型聯貸利率繼續殺低到見骨,對台灣金融業沒有好處。據統計,今年聯貸金額與案件逐步回溫,Bloomberg統計,台灣國內包含境外以及境內的聯貸金額上半年達127.5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僅小幅成長3.8%。
金融業主管指出,近期有不少大型聯貸案在籌組,其中包括永豐餘也準備籌組50億元以及25億元的聯貸案,聯貸期間為5年期,多數金融機構都在積極爭取;和碩近期也完成120億元的5年期聯貸案,由台銀領軍9家金融機構簽屬。
但中小銀行指出,今年以來,公股行庫持續以低利率搶聯貸案,近期連大型民營行庫及外銀都加入戰局,以長興化工為例,籌組30億元的5年期聯貸案,籌組期間就一直傳出聯貸利率不高,近期傳出聯貸利率僅2%多。
另外,光寶近日150億元聯貸案件由外商銀承做,據悉加碼點數僅60多點,加碼完的利率僅1.6%多。銀行主管指出,一般而言,台灣大型聯貸案件加碼的平均水準至少要100點起跳,但今年以來加碼水準卻一直往下調。
轉貼 工商時報 2013/08/13 新聞分析-利率轉向 銀行、企業步步為營
新聞分析-利率轉向 銀行、企業步步為營
工商時報 呂清郎 2013年08月13日 04:10
近期金融市場的利率只有一個亂字了得,原因就在於大家對於利率可能轉升具有共識,但對於確切的時點則是沒人有把握,也因此,除了國庫發行長期債券利率一直和市場「喬」不攏,企業和銀行對於聯貸利率走勢,也各有各的看法。
整體來說,企業擔心長期利率走高,現在透過借新還舊,先鎖住低利,是很聰明的作法,更何況目前市場資金水位仍高,銀行就算不情願,利率也不太可能開太高;但對銀行來說,聯貸一簽就是5年或更久,如果後續利率真的反彈了,銀行豈不虧到?
對於滿手資金的銀行而言,放款的確是能做一筆算一筆,畢竟吸收存款大眾的錢是要付出利息的,如果進來的錢沒辦法有效放出去,放在銀行等於是白虧利息。
然而回到先前問題,多數銀行存款是以1年為期,放款則多是3~5年期或更長,如果中間利率真的走高了,銀行吸收資金成本(存款利息)提高,收益(放款利率)卻沒辦法同步趕上,就會出現風險;且這還沒有考慮到,銀行還要面臨企業可能倒帳的不確定因素。
也因此,值此利率反轉但時點不明之際,企業和銀行可說是各打各的算盤。
企業借款倒還簡單,反正先借了低利的錢,如果未來利率沒有如預期走高,甚或走低,頂多就是再辦一個借新還舊案來控制成本。
倒是銀行,值此時點對企業大量借新還舊需求,究竟是該借或不借,利率水準又該怎麼訂,除了取決市場大環境和競爭情況,更考驗銀行的智慧。
各國中央銀行先前為救經營而一味降利率,搞出現在這個利率看來只會升、沒法再降的環境,但包括美國在內的貨幣決策單位又沒辦法對利率何時會漲畫出明確的藍圖,看來銀行也只能步步為營,以求不要被利率反轉的颱風尾掃到。
工商時報 呂清郎 2013年08月13日 04:10
近期金融市場的利率只有一個亂字了得,原因就在於大家對於利率可能轉升具有共識,但對於確切的時點則是沒人有把握,也因此,除了國庫發行長期債券利率一直和市場「喬」不攏,企業和銀行對於聯貸利率走勢,也各有各的看法。
整體來說,企業擔心長期利率走高,現在透過借新還舊,先鎖住低利,是很聰明的作法,更何況目前市場資金水位仍高,銀行就算不情願,利率也不太可能開太高;但對銀行來說,聯貸一簽就是5年或更久,如果後續利率真的反彈了,銀行豈不虧到?
對於滿手資金的銀行而言,放款的確是能做一筆算一筆,畢竟吸收存款大眾的錢是要付出利息的,如果進來的錢沒辦法有效放出去,放在銀行等於是白虧利息。
然而回到先前問題,多數銀行存款是以1年為期,放款則多是3~5年期或更長,如果中間利率真的走高了,銀行吸收資金成本(存款利息)提高,收益(放款利率)卻沒辦法同步趕上,就會出現風險;且這還沒有考慮到,銀行還要面臨企業可能倒帳的不確定因素。
也因此,值此利率反轉但時點不明之際,企業和銀行可說是各打各的算盤。
企業借款倒還簡單,反正先借了低利的錢,如果未來利率沒有如預期走高,甚或走低,頂多就是再辦一個借新還舊案來控制成本。
倒是銀行,值此時點對企業大量借新還舊需求,究竟是該借或不借,利率水準又該怎麼訂,除了取決市場大環境和競爭情況,更考驗銀行的智慧。
各國中央銀行先前為救經營而一味降利率,搞出現在這個利率看來只會升、沒法再降的環境,但包括美國在內的貨幣決策單位又沒辦法對利率何時會漲畫出明確的藍圖,看來銀行也只能步步為營,以求不要被利率反轉的颱風尾掃到。
尋找 長期打敗大盤的基金
最近看到新聞常常提到許多國內基金打敗大盤, 不禁讓我好奇如果選擇追蹤大盤指數的 0050 會不會比選擇基金更好呢?
由於我已經使用國外指數型基金來做投資,所以在好奇心的驅使下, 我把幾檔台灣規模接近百億的基金拿來比較, 得出的結果讓我蠻訝異的, 分享如下.
我比較的標的物有以下四個:
a. 台灣五十股票(0050)
b. 統一大滿貫基金
c. 群益馬拉松基金
d. 美國指數型基金(VTI)
若在2004/01/01 購入以上四檔金融商品各一個單位, 則該投資到 2013/08/13 截止的報酬如下所示:
但是筆者的理財需求是定期買進並持有, 所以又做了第二種估算, 假設自 2004 年起每年年初定額買進, 並且長期持有, 則到 2013/08/13 截止的累計投報率如下:
行文到此, 筆者有以下兩點結論:
第一: 定期定額購買並持有 0050 僅能達到保本的目的, 過去九年的投資很可能被通膨吃光.
第二: 以接近百億規模的基金來說, 統一大滿貫的表現的確打敗大盤, 但若用定期定額投入來計算, 表現比不上 VTI 這個美國指數型基金.
附註, 本估算依照以下方式估算:
a. 台灣 50 未計入股利課稅之減損, 假設所得股利 100% 再投入購買. 未計入 2004 年配息金額,若各位手上有資料麻煩您提供,謝謝。
b. 兩檔基金的購買費用以 1.5% 計算, 未計入贖回費用.
c. VTI 忽略匯兌因素, 並假設股利課稅 30% , 未申請退稅, 購買透過免費之美國券商而無手續費用發生,
d. 複利計算時假設沒有最小購買單位限制.
複利率 - 世界第八大奇蹟
“Compound interest is the eighth wonder of the world. He who understands it, earns it ... he who doesn't ... pays it.”
― Albert Einstein
愛因斯坦名言, 全文翻譯如下: 複利率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知道的人從中賺到財富, 不懂的人為之付出代價.
另引一個關於複利率的故事:
古印度有個將軍帶領軍隊與異邦作戰,取得勝 利。國王賞賜他,並讓他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和方式。將軍拿出圍棋盤說:只要數棋盤上的格子,按我要求的方式給我大米就可以了。即第一個格子給我1 粒米,第二個格子給我兩粒米,第三個格子4粒米,第4個格子8粒米,每數一個格子將米的數量翻一番,依此類推。國王很高興地答應了。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了:棋盤格子還沒數到一半,全國所有糧倉的糧食已經全部屬於那個將軍了。
2013年8月3日 星期六
客戶的遊艇在哪裡?(Where are the customer’s yacht ?)
在美國金融圈有一個從 1930 年就有流傳一個笑話, 內容是這樣的:
一個銀行業者跟一個證券業務邀請他們的一位朋友去他門的遊艇俱樂部參觀, 在他們開車去俱樂部的路上, 他們的朋友對於周遭漂亮的房子非常的喜愛. 最後他們把車停在遊艇俱樂部門口, 這個訪客很激動的讚賞俱樂部內美輪美奐的設施.
銀行業者跟證券業務說: “後面還有更漂亮的呢!”,他們穿過俱樂部走到碼頭上, 在走了一段路以後, 銀行業者指了指一艘遊艇說, “請看, 這就是我的遊艇!”, 這個訪客說:”它實在又大又漂亮啊!”,
他們又走了一段路以後證券業者指了指說”我的遊艇在那邊”, 這位訪客也照樣的讚賞他的遊艇又大又漂亮.
他們三個人繼續在碼頭上逛了一陣子,最後這個訪客問說:”但是.. 你們客戶的遊艇在哪理呢?”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