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的工作上, 曾經有學習到關於 ISO 品管制度認證的一些皮毛, 基本上的我的認知是這樣的: 說寫做一致, 公司先制訂出經營願景, 執行大綱, 最後訂定出執行各項活動的標準作業方法, 這些都制定完成後, 把所有執行的結果以及制度修訂的過程都記錄下來, 並且定期的稽核, 以確定公司的營運與當初設定的方向一致.
起飛前檢查跟 ISO 稽核有一個共通點: 制定出計畫, 然後照著執行!
藉由綠角 的介紹接觸了 Bogleheads 論壇上關於IPS 的介紹, 才發現這個做法其實也可以放在個人理財上, 讓我們誠實的面對自己, 務實的做財務規劃.
在做 IPS 的計畫時, 需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希望達到的財務目標? 希望使用甚麼投資工具? 以及如何操作?
舉自己的例子來說, 我淺顯的股票投資經驗如果寫成 IPS 大致如下, 版本一:
財務目標: 錢越多越好, 最好每次買賣賺 10% 以上
投資工具: 台灣股票市場個股
投資 方式: 每筆投資賺 15% 或賠 10% 時就出場, 投資台灣股票個股. 藉由研究財報, 公司主事者以及經濟狀況判斷買賣時點.
由於個股投資有賺有賠, 漸漸接觸到指數化投資的資訊, 所以投資方式改寫成以下, 版本二:
財務目標: 錢越多越好, 最好每次買賣賺 10% 以上
投資工具: 台灣五十(0050)
投資方式: 每季季底等央行貨幣供給額資料公布後, 買進一次股票, 若貨幣供給額成負向, 賣出並且等待.
在接觸到美國券商的資訊後, 目前更改成版本三:
財務目標: 在2029 年存等值2013 年的台幣 X百萬元, 供小孩出國唸書使用.
在 2033 年存等值2013 年的台幣 X千萬元, 供退休後使用.
規劃方向: 藉由定期投入資金, 取得與總體市場接近的投資報酬率, 股利以再投入方式賺取複利率的報酬.
投資工具: 美國券商提供之指數型基金, 以 VTI, VEU, IEI, BWX 為主.
資產配置: (2013 年股票佔 70%, 債券占 30%, 隨時間接近降低股票比重, 調升債券比重), 不論景氣好壞, 每季定期購買上述金融商品.
最後, 如果計畫更動了, 把每個變動都記錄下來, 這個做法對我個人來說, 可以發揮不論外在環境變化, 或資產嚴重縮水時, 投資計畫都可以繼續執行, 分享出來供各位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