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新聞常常提到許多國內基金打敗大盤, 不禁讓我好奇如果選擇追蹤大盤指數的 0050 會不會比選擇基金更好呢?
由於我已經使用國外指數型基金來做投資,所以在好奇心的驅使下, 我把幾檔台灣規模接近百億的基金拿來比較, 得出的結果讓我蠻訝異的, 分享如下.
我比較的標的物有以下四個:
a. 台灣五十股票(0050)
b. 統一大滿貫基金
c. 群益馬拉松基金
d. 美國指數型基金(VTI)
若在2004/01/01 購入以上四檔金融商品各一個單位, 則該投資到 2013/08/13 截止的報酬如下所示:
但是筆者的理財需求是定期買進並持有, 所以又做了第二種估算, 假設自 2004 年起每年年初定額買進, 並且長期持有, 則到 2013/08/13 截止的累計投報率如下:
行文到此, 筆者有以下兩點結論:
第一: 定期定額購買並持有 0050 僅能達到保本的目的, 過去九年的投資很可能被通膨吃光.
第二: 以接近百億規模的基金來說, 統一大滿貫的表現的確打敗大盤, 但若用定期定額投入來計算, 表現比不上 VTI 這個美國指數型基金.
附註, 本估算依照以下方式估算:
a. 台灣 50 未計入股利課稅之減損, 假設所得股利 100% 再投入購買. 未計入 2004 年配息金額,若各位手上有資料麻煩您提供,謝謝。
b. 兩檔基金的購買費用以 1.5% 計算, 未計入贖回費用.
c. VTI 忽略匯兌因素, 並假設股利課稅 30% , 未申請退稅, 購買透過免費之美國券商而無手續費用發生,
d. 複利計算時假設沒有最小購買單位限制.
往回看,總是能找到最好的標的(基金如此,股票更是如此)。(萬事就差早知道)
回覆刪除就拿馬拉松來說。先看圖一。
你會發現它最榮耀的時光是董士德經理的時候。(2005/01/01 ~ 2006/05/19)。
如果,你是在董士德離開之後才買的馬拉松,到現在還輸給加權報酬指數。(如圖二,還輸不少)
他之後,除了鐘景星,其他經理人都輸給加權指數,更別說是加權報酬指數了。(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結論。
1.往前看,你看到的績效都已經是過去式了。但是,我們都回不去了!
2.拿從前的績效來選基金,不可靠!
謝謝您寶貴的意見!
刪除寫這篇文章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想藉由這樣資料的查證,去自己驗證指數型基金投資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