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日前開會,會前許多國家的股匯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因為盛傳此次會議將宣布貨幣數量
寬鬆(QE)政策退場的時間與退場的步驟。許多新興國家,例如印度與印尼的貨幣在此之前已持續大貶,各國股市也隨著傳聞打擺子,上沖下洗、激烈震盪。然
而,會後宣布QE維持原先步調,亦即每月持續購買400億美元的不動產擔保證券(MBS),以及450億美元的美國政府長期公債,在利率方面也維持0至
0.25%的超低聯邦資金利率水準。
消息傳出後全球股市大漲,S&P500甚至創下歷史新高,台灣股市因為秋節連假,未能共享此波
慶祝行情,讓許多國內投資人為之扼腕。但股市上揚僅持續一天,隨後全球主要股市大都回檔下跌,顯示投資人在激情過後仍有疑慮。QE究竟是帶動美國經濟復
甦、甚至協助全球景氣改善的良藥,或是新興國家股匯市及全球資源市場的鴉片,顯然在投資人心中仍是個問號。
根據聯準會所發佈的FOMC會議
紀錄,明白表示「委員會認為,展望經濟和勞動市場,其趨降風險已經消退」,顯示聯準會對美國經濟復甦已有相當信心。惟對於未來的兩個隱憂,仍不敢掉以輕
心,亦即「抵押貸款利率持續上升且財政政策正抑制成長」,因此認定「近幾個月觀察到的金融緊縮情形若持續,可能會導致經濟和勞動市場改善步伐減慢」,從而
「考慮到聯邦政府的財政緊縮程度」,委員會決定「每月將持續購買400億美元的不動產擔保證券,以及450億美元的長期公債」。
從以上
FOMC的會議紀錄觀之,聯準會之所以會維持既有的數量寬鬆QE政策,重要考量之一在於美國兩黨惡鬥,若10月1日以前不能達成財政支出協議,更大規模的
財政減支將自動生效,勢將影響現有的經濟成長步調。另外,為了讓長期投資及耐久財消費持續成長,也對維持低利率作了政策前瞻指引,亦即「在資產購買計畫結
束且經濟復甦轉趨強勁之後,高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立場,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屬適當。尤其,委員會決定維持聯邦基金利率於0至0.25%的目標範圍之內,
且目前預期此異常低的聯邦基金利率範圍,在失業率高於6.5%之前,都屬適當。」換言之,此次FOMC會議不但決定將繼續印鈔票,確保其資產採購計畫維持
不變,且在失業率降至6.5%之前,也將持續維持偏低的利率水準。
值得注意的有兩點:其一,聯準會作為美國央行,理應注意寬鬆貨幣政策對長
期通貨膨脹的影響,但會議紀錄中對通貨膨脹的關注顯然輕描淡寫,例如「通膨在未來一至兩年預期將高出委員會2%的長期目標,但不超過0.5%,且預期長期
通膨將持續獲得良好控制」,顯然聯準會重視成長與就業甚於通膨控制。其二,整個FOMC會議絲毫沒有提到QE對國際市場的影響,FOMC明知QE導致國際
熱錢流竄至新興國家股匯市與國際能源及貴金屬市場,以致QE退場與否嚴重影響新興國家的匯率波動與黃金、原油價格的漲跌,但FOMC對此不聞不問。
簡
單的說,QE是美國救經濟的良藥,但嚴格說來,大部分的錢都跑到國外去了,否則以目前聯準會的資產負債已經增為金融海嘯前的3倍,此次FOMC會議卻還在
擔心其國內金融緊縮,導致抵押放款利率持續上升。在資本流動不受管制的自由經濟體系下,聯準會心知肚明,雖大量印鈔但能留在國內的有限,熱錢跑到新興國家
淺碟式的股匯市場,把這些國家的股匯市當作提款機,予取予求。可悲的是這些國家,好像吸鴉片上癮似的,依賴國際熱錢為其股匯市擴大規模,以展現其資本與外
匯市場的成長績效。
QE產生的熱錢,另一個重要去處是在供給缺乏彈性的國際能源與貴金屬市場,熱錢所產生的假性需求在能源及貴金屬期貨市場
扮演價格決定者角色。9月18日FOMC會議結論一公布,黃金價格大漲4%,可以看出熱錢不走,炒作不止。自金融海嘯迄今五年間,熱錢在能源及貴金屬市場
翻雲覆雨,西德州原油最高價達每桶114.37美元,為最低價每桶31.12美元的3.67倍;黃金最高價為每盎司1,900.38美元,為最低價每盎司
789.50美元的2.4倍,這些都拜美國QE熱錢之賜。
如果世界經濟的榮景是靠QE熱錢製造出的繁榮假象,就像吸食鴉片上癮一般。外觀
上,股市、匯市、能源市場、貴金屬市場等各個市場交投熱絡,但整個融資過程,卻是聯準會提供資金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再貸給投資銀行與私募基金,投資銀行
與私募基金則進場炒作,肥了資本家,瘦了一般社會大眾,貧富差距與財富分配不均度日益嚴重。而且,一旦聯準會改弦易轍,以抑制通膨為重,QE若迅速退場,
這些繁榮假象將如我國央行所稱遭到「九級強震」,摧枯拉朽,迅速崩毀。
QE不退場,如果認為該慶祝,那就繼續吸食鴉片吧!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是世界上最大型的粒子物理學實驗室,也是全球資訊網的發祥地, 由於需要大量的運算能力, 該中心目前有 6,000 台Intel 處理器伺服器, 每年以汰換 1,500 台並且購買 1,500 台的速度更新.
由於自身的需要, CERN 於 2012 年做了一個IT 設備價格趨勢的研究報告並將結果公布在網路上, 於該份報告圖19 中, 列出了同樣價格的伺服器於過去八年內的效能變化.
上圖對於需要購買與維護 Intel 伺服器的 IT主管們, 非常具有參考價值, 根據該圖表所示, 同價位的Intel 伺服器在過去大約每三年效能增加一倍!
套用 CERN 對 Intel 伺服器效能演進的估算, 搭配上租賃的規劃, 可能會讓各位 IT 主管有另一個角度思考的機會, 以下為估算的假設:
a. 每台伺服器購買價格為 NT$ 100,000, 而買斷方式的伺服器會在第五年後持續產生人力維護成本, 在第八年報廢.
b. 租賃採用三年期滿返還方式持續更新, 而且由於設備返回以及殘值折讓, 總付款含利息的金額為 NT$ 990,000
c. 購置的伺服器於第一年的計畫負載為 60%, 每年工作負載增加 15%.
若將這個使用周期周期延長為到八年, 下表為費用與效能差別的比較表.
從上表可得知, 使用租賃方案於八年後總花費為 NT$ 264,000, 而且由於設備持續更新, 所可以取得的效能接近買斷方式的兩倍, 並且所花費用也較為節省.
註1. 假設伺服器老舊而導致員工須每年多花 5% 的工時維修或整合第一年購買的老舊伺服器.
假設維運人員年薪為台幣48萬元.
註2. 假設伺服器老舊而導致員工須每年多花 5% 的工時維修或整合第四年購買的老舊伺服器.
註3. CERN 報告原文網址
由於這幾年經濟情況充滿不確定性, 歐美經濟體的緩慢復甦以及金磚四國的光芒不再, 使得 IT 部門主管面對許多挑戰, 譬如眼見機房內的機器已經到了必須汰舊換新時, 仍因為還沒到達會計部門設定的折舊年限, 而被要求盡可能的讓這些設備繼續運作下去. 資訊部門有沒有別的做法可以避免這種無止盡的輪迴呢?
由於每個資訊部門的環境都不同, 所以選擇租賃有時候不見得適用於每個硬體購買的需求, 就算是各位主管需要的就是買斷一批新的伺服器, 也有許多有創意的方式可以選擇.
標準的伺服器使用週期如下:
a. 設備購買
b. 設備開始啟用
c. 設備報廢
標準的伺服器租賃的方式如下:
a. 租賃公司(乙方)購買設備
b. 租賃公司將設備借給租用方(甲方)使用
c. 租用方使用設備
b. 設備歸還給租賃公司
e. 租賃公司將設備報廢.
在瞭解這個專案所需使用伺服器的數量與規格後, IT 部門可以對租賃的優缺點進行一次比較, 選擇租賃的模式可以達到下列成本節省以及其他的效益:
a. 選擇租賃而不買斷伺服器的一個最大的好處是支出費用的管理, 相對於每隔幾年就需要更新一批數百萬的設備, 在景氣好的時候, IT 部門可能也不大容易爭取到更新設備的預算, 更不用說如果需要更新設備的時機點是在景氣非常不好的時間, 例如今年(2013 年), 選擇租賃可以讓每年的 IT 部門支出保持一致而且保持在可控制的範圍. 如果預算的緊縮情況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選擇租賃就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
b. 租賃可以協助 IT 部門保持與目前市場技術同步的環境, 較舊的伺服器需要維護的成本較高, 藉由與現有技術環境同步, 可以讓維護管理的成本降低並且提高生產力, 藉由租賃, IT 主管可以降低維護成本, 所有藉由租賃的支出都可以用來更新既有的資訊設備.
c. 藉由有殘值的租賃, IT 部們可以降低支出成本, 由於利息被殘值抵銷了, 有可能租賃的總金額跟買斷的金額一樣, 但是IT 部門享受到分期支付的好處, 並且在租賃期滿後, 重新訂定新的租賃合約, 所以在 IT 環境中不會有過於老舊的伺服器需要維護.
未完待續..